为促进学校产教研政协同育人模式,推动宁夏周边绿能和数智化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深度融合,为学校绿能数智化产业学院成立做好前期筹建工作。7月8日上午,银川科技学院绿能数智化产业学院建设方案研讨会在行政楼202会议室召开。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银川市科学技术协会、宁夏大学、宁夏汇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夏锦亮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宁夏企业联合会、上海交通大学银川材料院等17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应邀参加。校领导景天时、刘雄飞及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副主任、教师代表20余人参加了会议,研讨会由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赵媛媛主持。
景天时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学者及企业负责人的到来表示欢迎,他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学校属性、发展历程、师资队伍、专业结构等方面为大家做了介绍。他结合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需求和我校应用型人才培育方向做了进一步阐述。他指出,我校建设产业学院是校企合作更高层次的合作,是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校企、校政的产学深度融合,有利于整合校企、校政等多方资源,促进双方深层次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应重点把握服务产业对象、服务产业功能及“共建共管共育”的互动机制。协同推进产学深度合作的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非常欢迎在座的各位为产业学院的筹建建言献策、同心同力探寻有效路径,助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校长助理、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刘雄飞从绿能数智化产业学院建设方案、下一步计划、保障措施等三个方面介绍了筹建情况。他结合国家关于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要求,围绕学校产业学院建设现状,为大家讲解了“五位一体”总目标和“1357”建设思路,融合学院各学科专业、黄大年式科技服务团队、教学科研一中心八平台,结合校企政三叉螺旋协同创新体系、7大任务、未来计划、3大保障等内容系统介绍了产业学院建设方案,他表示,今后将高度重视,认真调研、整合校内外资源,对照产业学院的认定条件,做好顶层设计,奋力打造高标准、有特色、能奉献的优质绿能数智化产业学院。
研讨阶段,与会人员积极发言,建言献策,助力产业学院全面筹建,宁夏大学机械学院慕松教授围绕宁夏经济发展现状、产业学院内涵建设、新工科核心建设等方面做了发言,提出要注重以工程逻辑发展新工科等举描,建议依托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刘雄飞名师工作室着力做好产学研高度融合和新时期人才培养方案。银川中关村信息谷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于淑婷结合多年的市场调研成果,多维度对比社会人才需求和技术需求,建议产业学院要多角度为学生科研能力赋能。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秘书长讲到,学会自1979年成立以来主打太阳能科学技术工作,立足经济建设,坚持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近日在银川部分企业做了走访调研发现,银川新能源发展情况良好,社会所需新工科专业人才量大,希望产业学院多和企业加强联络,达到人才供需平衡。宁夏七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晓云学生就业问题做了发言,他结合近年就业现状提出产业学院今后应加强学生职业训练、就业指导、就业创业创新型培养,多加强企业进校、学生出校工作。
副校长景天时在研讨最后代表学校做了总结发言。他感谢参会人员为产业学院建设给予的指导、帮助和支持,感谢大家的提出的优质建议和分享的前沿信息。今后学校将高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办学定位,紧密与社会、企业、行业保持密切联系,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关键机制、核心机制,全力推进产业学院落地生根,服务社会。随后参会人员一行前往信息工程学院实验室实地参观。
通过此次研讨会,拓宽了学校对产业学院的建设思路,明确了建设方向,对绿能和数智化相关产业集群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夯实基础,加速了绿能数智化产业学院建设进度,进而助力宁夏区域能源转型和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宁夏高水平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
(来源:学生工作办公室 孔令辉)
版权所有:银川科技学院 宁ICP备0900048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32号